第一次看世界杯,是1998年法兰西之夏。只有12岁的女孩,并不能完全看懂球赛,但那个落寞的背影却深深烙刻在记忆深处,以后的每届世界杯都会在脑海闪回,毫无征兆。那是巴乔。从此意大利铁粉成了我的个人标签。 世界杯见证了我最初的年少轻狂。2002年韩日世界杯,当意大利在1/8决赛被厄瓜多尔人莫雷诺的黑哨送回家时,我彻夜痛哭。宣泄情绪完全没有渠道,一夜无眠的我连写带画弄了十几张“大字报”把整个卧室贴满,上面不乏一些粗俗的攻击性话语,我就差没跳楼了。我甚至告诉爸妈我要出去打工赚钱,筹款雇佣个杀手把裁判解决掉。这样的举动把爸妈吓得不轻,心想这孩子疯了吧。现在回想起来,一个高一的孩子能因为热爱世界杯变成这样,真是哭笑不得的经历。 也许是天见尤怜,2006年德国世界杯意大利一路高歌猛进直到夺冠。大学校园寂静的夜里,我和同样喜欢意大利的闺蜜一起窝在宿舍的小床上看球,意大利的每场比赛我们都拼命压抑着想欢呼大喊的心情,憋到差点内伤。哈哈。作为球迷看着喜欢的球队夺冠,那种幸福感恐怕一辈子也没有几次。 2010年南非世界杯我同样记忆深刻,不再完全因为意大利牵动我的神经,而是在世界杯期间我刚好走上工作岗位,来到中国体育报。我发表的第一篇稿件,是看完西班牙与荷兰的决赛后,以80后的视角写的《乱世枭雄依然无冕》。那一届世界杯意大利小组出局后,我将关注的焦点放在荷兰身上,心中也从此融入橙色的血液。荷兰输了决赛,我没有再像小时候那般哭闹,而是冷静地分析组织语言,写出了一篇至今看来依然能让自己满意的作品。虽然当时只是一个实习记者,写世界杯的机会纯属偶然,但我充满感恩,因为热爱。 从去年底开始,我得到了真正可以写足球的机会,我也努力充实自己,虽然和报社其他写足球的大咖们相比,我的文字还很幼稚。世界杯开赛几天以来,我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但我还是很兴奋。赛前我就告诉自己,准备好打一个月鸡血吧。四年等一回,这也许是28岁的我在青春岁月里,上演的最后疯狂了。 世界杯,见证我从一个单纯的球迷到一个足球记者,从年少轻狂到天天向上的蜕变。能把爱好作为职业,我是幸运的。80后们,努力吧,让青春绽放绚丽的色彩,一如世界杯带给我们的激情和感动。
我的世界杯情怀——从年少轻狂到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