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标
髭 基本解释
● 髭
zī ㄗˉ
嘴上边的胡子:~须。 英语 mustache
德语 Schnurrbart (S)
法语 moustache,(beauté,mine,tenue,disposition)
【漢典】
髭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髭
頾 zī
名
(1) 嘴唇上边的短须 [moustache]
頾,口上毛也。从须,此声。——《说文》。字亦作髭。
至于灵王,生而有髭。——《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陌上桑》
微髭。——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髭发(口上毛叫髭,头上毛叫发)
常用词组
髭毛儿髭须 【漢典】
髭 國語辭典
髭ㄗzī 名嘴脣上邊的短鬚。如:「髭鬚」、「鬍髭」。《玉篇·髟部》:「髭,口上須。」五代十國南唐·李煜〈病中感懷〉詩:「夜鼎唯煎藥,朝髭半染霜。」
形毛髮直豎張散的樣子。參見「髭髭著 」條。
【漢典】
【亥集上】【髟】
髭·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5
髭 《康熙字典》
【亥集上】【髟】
髭·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5
【唐韻】卽移切【集韻】【韻會】將支切,𠀤音貲。【說文】本作頿。口上須也。【註】今俗別作髭,非是。【釋名】髭,姿也。爲姿容之美也。
【漢典】
【卷九】【須】
↳頿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髭”字头,请参考“頿”字:) 【卷九】【須】
《說文解字》
口上須也。从須此聲。即移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髭,非是。
《說文解字注》
(頿)口上須也。在口上、在頰亦得名須。而正名百物則曰頾、曰?。左傳曰。至於靈王。生而有頾。是爲頾王。釋名曰。髭、姿也。爲姿容之美也。从須。此聲。卽移切。十五十六部。或作髭。
【漢典】
髭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sɿ˥ 唐代读音 tziɛ日语读音 HIGE韩语罗马 CA现代韩语 자
客家话 [海陆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1 [梅县腔] zii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宝安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粤语 zi1
近代音 精母 支思韻 平聲陰 髭小空;中古音 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齊部 ;王力系统:精母 支部 ;
吴语
韵书 上古音 中古音
【漢典】
髭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髭」 寧滬1.500合27740「頿」 大盂鼎西周早期集成2837「頿」 說文‧須部「髭」 甲骨文 金文 隸書
字形对比内地台湾香港日本
异体字頾 頿 𨱲 𨲝 𨲦 𩑽
【漢典】
【加载评论 】
【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