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无人机可以用多久?
大疆无人机使用寿命一般为5年。
深圳S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nnovations,简称DJI),2006年由香港科技DX毕业生汪滔等人创立,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通过持续的创新,大疆致力于为无人机工业、行业用户以及专业航拍应用提供性能最强、体验最佳的革命性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
作为全球顶级的无人机制造厂商,大疆无人机的品质是无须质疑的,只要正常使用,不要产生碰撞,它的寿命还是很长的,用个十几年不成问题,但是由于无人机主要依靠电池作为动力,所电池的寿命才是无人机寿命的关键,但是电池可以更换,所以多备用几款电池才能更好的延长无人机的使用寿命。
大疆无人机Mavic Air怎么样?
大疆在美国召开新品发布会,发布了最新一代的无人机 Mavic Air。
每次看完大疆的新品发布会,都不得不让人感叹:大疆不仅暴虐同行,而且连自家的产品都不放过,每一次新品都要颠覆前几代。
这一次的 Mavic Air 更不例外。
差评作为全球最先拿到 Mavic Air 的几个媒体之一,今天就给大家好好讲讲大疆 Mavic Air 是如何颠覆自家产品的。。
之前有一部分人反应,Mavic Pro 不够小巧不易携带,玩法也不是很多,Spark 续航堪忧,小巧但不能折叠,而且镜头也不够优秀,而这一次的 Mavic Air 可以说就是 Mavic Pro 和 Spark 的结合体。
先看看外观。
从左到右:Mavic Pro ,Mavic Air ,Spark
( 默默装一波 X )
Mavic Air 的大小介于 Mavic Pro 和 Spark 之间。结合了 Mavic Pro 的可折叠功能和 Spark 的小巧便携 (这红色看着也莫名有点像 Spark)。
展开后:最左侧为 Mavic Air
这次大疆还很有心机的为我们准备了一个背包,Mavic Air 所有的配件都可以塞进包里,没有人知道你包里装的是无人机。
而且托尼还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不知道大疆是刻意还是无意设计,Mavic Air 的造型设计似乎用了什么仿生学,不管是镜头盖,背壳,遥控器都很生物学。。
你们觉得像什么???
昆虫背壳?
两只眼睛注视着你?
好了好了,扯远了。。
看完外观,再来聊聊功能。
Mavic Air 在 Mavic Pro 的智能跟随、指点飞行,兴趣点环绕等功能的基础上加入了 Spark 中最酷的一键短片,以及慧拍功能。
当初 Spark 的一键短片功能让很多不会玩无人机的人也拍出了很多很有逼格的影像。
而这一次 Mavic Pro 的一键短片也得到了升级,让你拍出的短片更加的酷炫,大片既视感(可惜动图被微信压缩了,看不清楚)!!!
渐远模式
冲天模式
还有螺旋模式、环绕模式等,当然最酷的还是 Mavic Air 新增的彗星模式和小星球模式,支持拍摄全景短片,这拍出来的短片,真的不要太炫。。。
彗星模式
小行星模式
惊喜远远不止这些。。
还有一个 慧拍 功能,让你可以用手势直接控制 Mavic Air 。。
手势起飞,手势拍照,手势摄像,手势降落……玩法非常多。
手势起飞
手势飞行
可以说,Mavic Air 的功能玩法比 Spark 和 Mavic Pro 都更加的多样化,而且相对来说,配置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比如,大家最关心的续航问题,Mavic Air 可以飞行 21 分钟(介于 Mavic Pro 的 30 分钟和 Spark 的 16 分钟)
而且大疆为 Mavic Air 配备充电管家可以给 4 个电池进行充电,带着 4 块电池出门,飞一个小时,很稳!!!
(包装里送三块电池)
虽然没有用上之前网传的一英寸 CMOS,但搭配的 1/2.3 CMOS 相机以及三轴稳定云台也还是让人惊喜的。
而且,Mavic Air 应该是大疆配置三轴云台最小的无人机了。
有 7 个摄像头的无人机真的可以为所欲为。1月23日晚,大疆终于在 Spark 之后发布了又一个消费级真正的新产品——Mavic Air,虽然没有 1 英寸 CMOS,但是它在视觉识别领域的新成果足以让人无暇觊觎大底相机。
机身小了一半,性能参数却没减多少
你以为曾经的便携之王 Mavic Pro 就到极致了?Air 体积只有 Pro 的一半,起飞重量只有 Pro 的 41%。遥控器体积看起来变化不大,不过两个突兀的摇杆现在可以拆卸收纳。当大疆北美地区总经理 Michael Perry 从那件疑似优衣库的背心里拿出三台 Mavic Air 时,那种震撼一点不输乔布斯当年手中那个文件袋。
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大家注意,那就是 Mavic Air 的桨叶。为了便携,Mavic Pro 桨叶采用了折叠设计,对抗风性有一定负面的影响。而在新发布的 Mavic Air 上,桨叶变成了和精灵系列一样的固定桨叶,直径几乎和 Mavic Air 机身一样长。此般改进预示了 Mavic Air 会有很不错的空气动力学性能。Air 最大水平飞行速度可达 68.4 KM/H,超过了 Mavic Pro 铂金版的 65 KM/H。官方数据表示 Mavic Air 最大抗风等级达到 5 级风,按照《蒲福风力等级表》的测算,五级风的风速最高可达每小时 40 公里。
大疆虽强,也难以突破电池的容量瓶颈,所以体积更小的 Air 最大飞行时间也相应从 Pro 的 30 分钟下降至 21 分钟,电池容量为 27.43Wh,大约是 Mavic Pro 容量的 62%。这个缩水可以接受,因为 Air 全能套装内含一个可以同时充 4 块电池的充电管家,续航不足换电来补。
或许是因为要保证续航时间,所以 Air 改用了大疆的增强版 Wi-Fi 图传,遥控器的最大信号有效距离也降低至 4 公里,平板图传天线位于机头两个折叠的脚架上。根据爱范儿以往的飞行经验,只要图传和遥控能保证在空旷地带 1-2 公里的控制距离,就基本上不会对普通用户的使用带来太多安全隐患。
总的来说,Mavic Air 对于喜欢拉距的飞手来说可能不太友好,但是综合其体积,以及后续我们继续分析的那些强悍升级,续航和控制距离的「退步」暂时不足挂齿。
Mavic Air 现在已经开放购买,单机售价 4999 元,三电全能套装 6399 元,预计 1 月 28 日开始发货,有雪域白、曜石黑、烈焰红三种配色可供选择。
视觉定位没有对手,只能自己干掉自己
一天前你说大疆要做自动驾驶汽车我还是不信的,今天,我是真的信了,因为有了最新一代视觉识别技术支援的 Mavic Air 看起来就像是一台自动驾驶的……飞机。
Mavic Pro 上搭载的 FlightAutonomy 系统这回升级到了 FlightAutonomy 2.0,迷你的 Air 机身上集成了前、后、下三个方向的双目视觉传感器,拉上主摄像头形成了 7 个摄像头的逆天阵容。有了数量众多的摄像头加上机内处理器,FlightAutonomy 2.0 系统得以实现「视觉惯性里程计(VIO)」技术。
这个 VIO 技术是什么来头呢?我们先短暂地把目光转移到手机行业。自 iOS 11 开始,所有搭载 A9 及以上型号芯片的 iPhone、iPad 都能用上开发者借助苹果 ARKit 开发的 AR 应用。这一技术通过两个路线对手机进行定位:
软件分析摄像头捕捉的画面,通过画面中的特征点进行初步的视觉定位,计算出相机本体的初步位置及对应移动;系统把摄像头采集的姿态数据与陀螺仪、加速度计等传感器的姿态数据结合并进行对比,综合得出更加准确的手机定位及位移数据。正是因为两种数据的合体,使得苹果可以在单摄像头的小尺寸 iPhone、iPad 上也能呈现出栩栩如生的 AR 应用。这就是 VIO 技术的好处。
既然单目摄像头已经能满足 VIO 的需要,可想而知 Mavic Air 的三维环境感知能力有多强。采用了 VIO 技术的 Mavic Air 可以在无 GPS、高速飞行的条件下实现精准定位。得益于机内实时构建的 3D 环境地图,高级辅助飞行系统也成为了现实。当用户打开 APAS 开关之后,Mavic Air 会主动对前、后行方向上的障碍物进行绕行。因此,当行路径上有障碍物时,用户只需继续向对应方向打杆飞行,APAS 就会自主尝试规划绕行轨迹,帮助 Mavic Air 绕过前后障碍物。
APAS 的实际规划性能有待爱范儿全面测试,仅根据现有的官方宣传判断,Mavic Air 的 APAS 已经等同于半自动驾驶,飞手需要的只是告诉飞机应该往哪个方向飞行。以往没有 GPS 就得用姿态模式飞行的惯例亦将成为历史,因为 Mavic Air 完全可以做到不依赖 GPS 的精准视觉定位。
以为这就是大疆极限了?太天真。
今年 5 月份发布的 Spark 虽然飞行性能、拍摄能力都不太突出,但它有一个技术几乎是消费电子行业首个量产案例,那就是基于 3D 传感系统实现的人脸识别及手势操控,iPhone X 上的 FaceID 原理与其相近。可惜的是因为 Spark 的机身太小,只能用单目摄像头和红外线传感器来对手掌、人脸进行建模,所以 Spark 的手势识别速度不快、动作有限,控制飞机飞行时也很容易掉线。
(Spark 手势识别演示)
来到 Mavic Air,手势识别技术从 TOF 改用纯视觉识别,有效触发范围更广,发布会现场演示的飞机响应速度也比 Spark 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甚至可以做到双手手势控制飞机前进后退这种相对复杂的动作,如此可怕的手势识控制功能,足以让大疆骄傲地喊出它的正式命名——「慧拍」。
大疆还顺带改进了 Mavic Air 的视觉跟随。在以往的精灵 4、Mavic Pro、Spark 上要使用视觉跟随,需要首先在屏幕上框选或点击跟随对象,无人机才会在对应区域里识别分析。Mavic Air 新增了 ActiveTrack 主动跟随功能,无需飞手手动框选,就能自动在画面中显示最多 16 个可以跟随的目标,包含人、车辆和船只。使用流程的简化足以体现大疆视觉识别算法的最新进展。
在消费级航拍无人机领域,视觉识别的概念早已不陌生,2016 年 CES 之后就被热炒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最终能把双目避障、视觉跟随做成消费级航拍无人机上一个可靠卖点的厂商,大疆还真是唯一一家。FlightAutonomy 2.0 的出现不是大疆锁定竞争优势的成果,而是现在的大疆 PK 掉曾经的自己。服了!
拍摄性能提升明显,一键短片称霸朋友圈
Mavic Pro 的云台很紧凑,只可惜外露的部分实在太多,稍有不慎就会损坏。Mavic Air 通过巧妙的外壳设计为三轴云台提供了更多的防护,同时还在云台与机身连接的左、右、上侧设计了减震机构,理论上防抖效果会比 Mavic Pro 更好更安全。
受限于 1/2.3 英寸 CMOS,Mavic Air 仍然只能拍 1200 万像素的照片以及 4K 30fps 的视频,不过视频最大码率现在提升到了 100Mbps,码率和精灵 4 Pro 的 1 英寸 CMOS 相机一样,视频画质会有明显改善,照片素质有待深度体验。
Mavic Air 拍摄部分的最大亮点应该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自动功能。
一键全景
直接通过 DJI GO 4 拍摄 25 张照片,合成 3200 万像素的球形全景照片。重点是机内合成,25 张照片的拼接只要 8 秒,比以前拍完再用电脑 PTGui 等软件处理方便多了!
一键短片
除 Spark 上沿袭下来的三个经典路径之外,增加了「小行星」和「彗星」两个路径,具体啥效果请看 GIF。
(彗星模式)
(小行星模式)
真玩过航拍的人都知道这两种视频有多么难拍,现在有了 Mavic Air,别人只有在朋友圈给你点赞的份了。
总结:有得有失的「高级版」 Mavic Pro
新机上S前,不少人根据「Mavic Air」的命名猜测它是简版 Mavic Pro,现在回顾过去,感觉这个说法好像不太成立。
诚然,Mavic Air 从靠谱性极高的 OcuSync 图传切换到好评度较低的 Wi-Fi 图传,续航为了便携不升反降,Mavic Air 的性能可能会让一些性能控不屑(特别是一些深爱着 Mavic Pro 的老用户)。但是别忘了,Mavic Air 的售价比 Mavic Pro 低,性能下降也能理解。
另一方面,大疆非常厚道地给非旗舰产品的 Mavic Air 用上了自己有史以来最强大的 FlightAutonomy 2.0 系统,15 组传感器的坐阵让 Mavic Air 得以用上 VIO 技术,避障能力与视觉定位能力大幅提升。光是凭借智能飞行功能的提升,爱范儿认为 Mavic Air 也能算是一台非常合格的消费级新品,甚至有很大概率凭低价和更简单的操控抢了 Mavic Pro 的S场。
所以综合下来,Mavic Air 的地位取决于一个人站在哪个角度,看中智能化的人毫无疑问会把 Mavic Air 当作是高级版的 Mavic Pro。
大疆对 Mavic Air 的宣传是否真如想象那般美好?欢迎持续关注爱范儿后续上手与深度测评。
爱范儿原创回答,作者:麦玮琪更多科技新鲜资讯+深度评测,请关注头条号爱范儿
简评一下去大疆发布会上对Mavic Air的体验: Mavic air整合了DJI Spark 和Mavic Pro的所有优点,甚至在部分参数和硬件上(比如视频码流大小,新增的后视避障等方面)都成功超越了两者;不仅如此,Mavic air在便携性,安全性和影像质量上也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平衡点。所以单就这三方面而言,Mavic air从参数和硬件上对比现一代的Spark 和Mavic Pro是有一定优势的,也可以看到避障系统的逐向加入和AI智能识别功能的逐级加入成为了DJI消费级无人机的标配趋势。也就是说在消费机的层面上,主被动安全性成为标配,但是在功能性,专业性,娱乐性和互动操控性上,各个机型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
虽然Mavic air整合和超越了现有的上下两个产品线的优点,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遗留了它们的尚待改进之处,比如:Spark的续航短板(Spark 为16分钟;Mavic air为21分钟;Mavic Pro铂金版为30分钟);Mavic Pro遥控器的操作手感(Mavic air遥控器取消了波轮设计)
Mavic air从产品定位上来看,介于Spark和Mavic Pro之间(产品功能取向和售价),而且名称上沿用了Mavic系列,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实际上它争夺的是购买Spark的消费群体,所以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它属于spark阵营,应该叫Spark Pro+。所以如果是还在Spark 和Mavic pro之间摇摆不定的航拍爱好者,旅拍爱好者(非发烧友,专业Vlog创作者级别),这台Mavic air应当是很值得入手的,因为它平衡了便携性,可玩性和影像上的高素质视频质量。(100Mbps码流,支持DNG格式照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DJI的模具和做工又上了一个等级,需要手动点赞。关键手里没机器,只能根据体验过程做个简评,等我有了机器,再跟上下两个机型做个画质成像的对比吧。